疫情影響運作 深物流企海運謀出路

陸路運輸現司機荒 貨物經香港轉口降九成

香港第五波疫情已波及大灣區多個城市,由於香港越來越多的跨境司機染疫,為了防控疫情,深圳市交通運輸局上月底在深圳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深圳設立14個綜合接駁站,跨境司機在接駁站卸貨後原路返港。不過,這一舉措對大量經香港轉口的大灣區出口企業和物流企業帶來很大影響。一些大型物流企業直言業務大降八九成。他們紛紛尋找出路,有的考慮通過駁船轉運到香港碼頭,但費用增加了一兩倍。香港付貨人協會執行總幹事何立基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鑒於香港疫情影響陸路運輸,未來大灣區駁船海運到港中轉將會成主力。◆圖/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昌鴻 深圳報道

近月香港疫情嚴峻,每日新增新冠確診病例持續逾萬例,並通過一些跨境人員傳入深圳,為此,深圳市上下布控,嚴防疫情傳入。總部位於深圳寶安石岩的深圳恒峰物流總經理劉明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石岩街道辦舉行的通氣會上獲悉,為了防止跨境司機傳入病毒,深圳已取消了許多大型物流倉儲和工廠等場地跨境司機進入的網點,並在每個行政區設立一個收貨接駁點,其中寶安區設在國際會展中心附近。大灣區所有貨物由內地司機開車送到接駁點,然後由健康的香港司機將貨物送到香港轉口。而香港司機將空車送達深圳也是同樣操作,這與供港菜司機採取同樣的閉環管理模式。

香港文匯報記者從上月底的從深圳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深圳對跨境司機實施全名單管理,一人一檔,設立14個綜合接駁站,全流程為閉環管理,司機每日一次核酸檢測,實施集中居住,通過專用的轉運車輛接送。

深圳市還加快推進跨境貨物陸運運輸的集中接駁,在各區分別建立了1至2個跨境運輸綜合接駁站,實施紅黃綠分區管理,按照集中接駁、定線進出、精準管控、限時返回的原則,跨境司機通過指定的線路,在綜合接駁站與口岸之間定線通行。

公司僅剩一香港司機可出勤

劉明告訴記者,深圳各類跨境物流企業有兩三百家,此次新政帶來的影響是很大的。其公司總共40多台兩地車,全是香港司機,由於受疫情影響,2月下旬有8位香港司機出勤,如如今僅剩下1位,其他有的因為病源密切接觸者而被隔離,有的司機儘管核酸檢測為陰性,但其在香港居住的大廈片區有人感染,他們暫時也不能北上,如果北上的話需接受三周的隔離,大量香港司機停業給公司業務帶來很大困擾,業務下降八九成。

儘管深圳推出一些接駁點,但是他公司幾乎沒有參與,主要是其主要以抗疫物資為主,申請程序複雜,並且要配接駁司機。為此十分頭痛,一時找不到好的解決方法。

與恒峰物流類似的是,深圳一位不願意透露公司名稱的大型跨境物流公司負責人李先生表示,公司多年從事大灣區貨物經香港出口的物流業務,有六十多台兩地跨境車,為此投入相當大,一台車近百萬元。2月下旬剩下二十多多台在營運,但現在因為疫情防控和推接駁點,運作不順暢,因此業務全停了,海運有一點。以往一天200多個車次往返兩地,現在業務下降90%多,損失很大。

他稱,現在因為疫情,跨境司機特別緊缺,而且每天的效率也特別低,近期香港和內地司機確實都很辛苦。現在企業運營挺尷尬,很多企業出口運輸不了,海外原材料經香港進口也斷了,導致一些企業生產線只得暫停。

對於深圳嚴防疫情,劉明和李先生等許多公司負責人均表示支持和理解,但希望防疫政策對其轉口業務影響盡量減輕一些,畢竟其背後涉及到大灣區眾多進出口生產企業和大量員工。

對於因香港嚴重的疫情導致深圳收緊防疫政策,何立基表示,他理解深圳的舉措,現在經陸路運輸到香港的大灣區跨境貨車已大幅減少。目前唯一可行的方式通過駁船將大灣區的出口貨物運到香港多個碼頭,除了保證來自內地日常的蔬菜和日用供應外,香港多個碼頭仍每天保留1,500至2,000個駁船貨櫃處理能力。據他了解,目前深圳鹽田港和大鏟灣區獲許可運行駁船,往返香港。而一艘駁船一次可以運輸100至150個貨櫃,運費相對便宜一些,但要達到規模才可以實現經濟化運作。

駁船運輸費時 成本高逾倍

對於駁船運輸將貨物出口到香港,劉明坦言這也是他們考慮的方案之一,但缺點不少,時效延長了一兩天,並且深圳和香港兩地均要拖車、清關等,費用總體高了一兩倍,因此他們也難以考慮這一方案。不過,何立基認為鑒於目前香港的疫情,陸路運輸仍然受限,駁船艙位將會走俏,未來甚至出現供應短缺。

發佈日期:疫情影響運作 深物流企海運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