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自動化】DHL Express倉庫全自動化 迎合B2C貨運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帶動了網購,相關物流需求有增無減。為應付大流量的供應鏈需求,物流企業紛紛出招,引入人工智能(AI)與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等的自動化技術,改善整體供應鏈效率。德國郵政DHL集團(Deutsche Post DHL Group)子公司DHL Express,近年也積極推行數碼轉型,就連倉庫也引入全自動化技術,進一步提升營運效率。

DHL Express香港及澳門董事總經理吳志忠近日接受訪問時坦言,隨着網購的B2C商品運送需求急升,B2C在全球貨運市場的份額由2013年的10%,增至現時的45%。而B2C的貨運增長在去年疫情爆發期間,更達到原本預測需時5年的目標。他另透露,DHL Express香港去年處理B2C的貨量,相比2019年錄得雙位數增長。

吳志忠直言:

為了應付服務需求的上升,DHL Express也必須將繁複的物流操作進行數碼化及自動化,加快滿足從起運港至目的港的所有貨運需求。

而作為全球DHL Express貨運量最高的香港運作中心,早前就投入6.26億港元,進行全面數碼轉型,引入全自動物流設備,提升營運效率。全新的DHL Express香港運作中心總面積為29,643平方米,與此前之運作中心相比增長達2倍;倉庫實用面積則佔15,036平方米,增長達73%。


DHL Express香港運作處副總裁崔祖澤(Boris)表示,新香港運作中心落成後,已全面應用自動物流設備,當中包括全自動貨件分類系統、全自動重量及體積測量系統和全自動X光檢查,毋須人手進行。整個自動檢查流程只需3分鐘就可完成,效率大幅提升,現時平均每小時可處理6,000件貨件分類,比過往增長126%。

自動隨行機械人 助員工搬運

除了自動檢查貨品外,DHL Express也引入自動隨行機械人「Follow-me Robot」,協助員工搬運資料不齊全或需要檢查的貨品。

Boris指出,由於貨物會以地區分類,但客戶或在寄單時會遺忘填寫門牌號,令貨品無法被分類揀選。員工需要先把貨物抽出,集中搬運到分類地方再釐清送貨地址。「由於貨物都有一定的重量,為了減低員工在搬運過程受傷機會,以及減低體力勞動,我們引入了1部Follow-me Robot。」他加以解釋,員工只要將無法分辨送貨資訊的貨物,放到機械人的儲存空間,然後機械人就會利用感應器跟隨員工的步伐,協助將貨物搬運到分類的地方。

▼點擊圖片放大

中亞區樞紐中心擴建 料明年啟用

除了全新的DHL Express香港運作中心外,該企早已投入約29億港元,與機管局合作擴建位於機場的DHL中亞區樞紐中心,預計將與機場「三跑」落成時間相若,料在2022年正式啟用。

吳志忠表示,疫情期間市場對國際速遞及物流服務的需求不減反增。香港作為亞太區的中心點,連接亞太區內超過70個口岸設施,早前該企更新增由香港直飛至檳城每周5班的新航綫,以及每周6班從香港直飛胡志明市的新航綫,貨量不斷增長。而香港中亞區樞紐中心的倉庫儲存空間已快要超出負荷,所以現時也不斷趕工進行擴建。

據DHL提供的資料顯示,擴建後的DHL中亞區樞紐中心倉庫總面積將增至4.7萬平方米。同時,該企也會加入自動化貨件處理系統,改善樞紐中心的生產力,每小時最高處理貨量由現時的7.5萬件貨件,提升至每小時12.5萬件。而其每年總貨運量更可達至106萬噸,增加5成。

發佈日期:物流自動化】DHL Express倉庫全自動化 迎合B2C貨運需求